專家呼吁:為救命醫械建立“基械”制度
9月15日,首部《中國心律失常與心臟起搏治療年度進展報告》在南京召開的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十次全國學術雙年會上發布。與會心臟病專家呼吁:“我國應借鑒基本藥物制度,針對那些能有效救治重大疾病、經濟效益比最優的醫療器械,建立基本醫療器械制度,以便更廣大的群眾尤其是貧困患者獲得救治。”
在疾病診治尤其是突發性、猝死性疾病的救治中,醫療器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醫院張澍教授認為,從長遠意義上考慮,我國應該建立基本醫療器械、基本醫用耗材制度和相應的評價標準。而這些保障政策應首先傾向于國產醫療器械,以促進民族醫療器械企業研發創新和進口醫療器械價格降低。
“美國政府部門在制定醫療器械醫保報銷比例時認為可接受的標準是,該醫療器械在每100中能夠成功救治10人,延長患者一年生命的花費是10萬美元左右。我國也應該從衛生經濟學角度出發,根據國情遴選出基本醫療器械,提高相關保障水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黃德嘉教授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張澍教授告訴記者,心律失常的猝死率非常高,中國每年會新增30萬~50萬心律失常患者。對于臨床常見的心動過緩,心臟起搏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療器械,很多國家已將其列入全額報銷序列,其原因:一是它能夠救命;二是與其他手段相比,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經濟效益比最優。
“心臟起搏器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0年,一年花費是兩三千塊錢。從長期效益來看,這項花費不比藥物治療昂貴。不過,這筆錢對于農村患者特別是貧困患者來說,仍是巨大的經濟負擔,而我國現行的醫保政策給予農民的報銷比例仍十分有限。”張澍教授說。
據張澍教授介紹,近年來,我國心律失常治療有條不紊地發展。目前,我國有超過5個治療中心的心臟起搏器年植入量在500例左右。2011年,我國開展心臟起搏器植入術4.7萬多例(據衛生部網上注冊資料統計),比2010年增長了10.9%。但是,與心律失常高發病率和龐大的患者群相比,治療仍然嚴重不足。中國心律失常發病率與美國基本一致,但美國每百萬人口的心臟起搏器植入量近1000臺,中國2011年的這一植入量僅為36臺。
針對我國心律失常治療現狀,與會專家形成共識:積極推進更加完善的相關醫療保障;提升醫、患的疾病認知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強植入中心的建立、醫生培養和指南推廣,鼓勵和應用創新技術,使更多患者受益。
在本次雙年會上,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辦、美敦力公司共同發起的第四屆“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國心律失常宣傳活動同時啟動。
發布日期: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