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避風險 也容易傷著自身
《南方都市報》今日AII08版報道:全球老牌石化巨頭殼牌在珠海的潤滑油工廠,近日因更換勞務派遣公司,波及在該廠一線工作的270多名派遣工人即將在10月1日被迫終止勞動合同關系,并引發了業界關于這家殼牌在其亞洲最大、全球第三大潤滑油調配基地可能因無工可用而暫時停工的擔憂。
勞務派遣一直是不少企業乃至知名大企業規避用工風險的“擋箭牌”,每當用工出現糾紛后,用人單位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員工或勞動部門:“他不是我們單位的,有問題去找派遣單位。”但這個企業萬試萬靈的“萬金油”近日卻在珠海失靈了,成為了最新的麻煩制造者。
根據報道,殼牌(珠海)還是很愿意繼續接收這270多名派遣工人在該廠工作,只是想給這些工人另找一家勞務派遣公司。
但這些派遣工人的原東家嶺南勞務派遣公司也不傻,不愿意把自己招聘、培訓的熟練工人白白交給競爭對手,甘愿自己被一腳踢開。
說到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目前企業常見的兩種勞務派遣模式:一種是用工企業自行招聘員工、培訓,只是將人事關系、工資發放等委托一家人力資源公司代管,至于員工今后的培訓、成長也都是用工企業負責,人力資源公司的功能只是蓋個章而已;一種是用工企業嫌麻煩,干脆一股腦的將員工招聘、培訓、工資發放、人事管理等事項統統交給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讓對方全包了。不幸的是,殼牌(珠海)的這些派遣工人就屬于后者。
這邊廂,勞務公司負責人訴苦“我好不容易招聘、培養的工人,企業不僅把我踢開,還要讓我無償配合將這些工人交給競爭對手返聘,然后再派遣至殼牌(珠海),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你怎么也得給點補償吧”。
于是,嶺南勞務就打出派遣合同終止為派遣工索要經濟補償的大旗,拒絕辦理提前離職手續,這樣一來,那些仍愿繼續留在殼牌的派遣工必須等到10月1日勞動合同終止后才能辦理離職手續,之后再反聘至殼牌指定的新勞務公司,最后由該公司派遣至殼牌。對于派遣工人而言,他們的崗位、待遇、工作地點都沒變,變的只是勞動合同上的用工單位名稱而已,但這一輪手續走下來也耽誤時間,如果手續不走完還呆在原崗位,殼牌和新的勞務公司又面臨法律風險。
殼牌目前仍不愿就是否給予上述派遣工經濟補償作出正面回應。但據一些知情人分析,殼牌(珠海)肯定不愿意,因為這些派遣工實際上仍在該公司工作,并未離開,如果給了補償,不啻于他們憑空多拿了幾個月的收入,如果真給了,派遣工固然興高采烈,但用工單位心里肯定不舒服。
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這對原本的利益同盟因為利益問題分道揚鑣,最終卻讓270多名派遣工夾在了細縫中,左右為難:站在哪一邊都得罪了另外一邊。用工單位估計也不會感到開心,選用派遣工本就是為了減少麻煩,如今反而添了一堆麻煩。勞務派遣單位則把自己擺在受害人的位置上,認為本來我們繼續合作多好,是用工單位讓我們走到這一步。這起事件中,沒有贏家。
根據相關報道,不少勞務派遣公司正在建議國家修改勞動法,派遣工在企業工作滿半年后,企業就必須與派遣工直接簽訂勞動合同,不能再通過委托第三方來規避風險。
我覺得這是法制社會發展的可選方向,如果企業和用工者都能夠遵循法律,發生糾紛后也按法律來解決,根本犯不著再找個勞務派遣單位。如果企業錢多得沒地方花,非得給勞務派遣單位撒筆錢,還不如用來做慈善事業,或者漲漲員工工資,工作效率都會提高。
勞務派遣一直是不少企業乃至知名大企業規避用工風險的“擋箭牌”,每當用工出現糾紛后,用人單位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員工或勞動部門:“他不是我們單位的,有問題去找派遣單位。”但這個企業萬試萬靈的“萬金油”近日卻在珠海失靈了,成為了最新的麻煩制造者。
根據報道,殼牌(珠海)還是很愿意繼續接收這270多名派遣工人在該廠工作,只是想給這些工人另找一家勞務派遣公司。
但這些派遣工人的原東家嶺南勞務派遣公司也不傻,不愿意把自己招聘、培訓的熟練工人白白交給競爭對手,甘愿自己被一腳踢開。
說到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目前企業常見的兩種勞務派遣模式:一種是用工企業自行招聘員工、培訓,只是將人事關系、工資發放等委托一家人力資源公司代管,至于員工今后的培訓、成長也都是用工企業負責,人力資源公司的功能只是蓋個章而已;一種是用工企業嫌麻煩,干脆一股腦的將員工招聘、培訓、工資發放、人事管理等事項統統交給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讓對方全包了。不幸的是,殼牌(珠海)的這些派遣工人就屬于后者。
這邊廂,勞務公司負責人訴苦“我好不容易招聘、培養的工人,企業不僅把我踢開,還要讓我無償配合將這些工人交給競爭對手返聘,然后再派遣至殼牌(珠海),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你怎么也得給點補償吧”。
于是,嶺南勞務就打出派遣合同終止為派遣工索要經濟補償的大旗,拒絕辦理提前離職手續,這樣一來,那些仍愿繼續留在殼牌的派遣工必須等到10月1日勞動合同終止后才能辦理離職手續,之后再反聘至殼牌指定的新勞務公司,最后由該公司派遣至殼牌。對于派遣工人而言,他們的崗位、待遇、工作地點都沒變,變的只是勞動合同上的用工單位名稱而已,但這一輪手續走下來也耽誤時間,如果手續不走完還呆在原崗位,殼牌和新的勞務公司又面臨法律風險。
殼牌目前仍不愿就是否給予上述派遣工經濟補償作出正面回應。但據一些知情人分析,殼牌(珠海)肯定不愿意,因為這些派遣工實際上仍在該公司工作,并未離開,如果給了補償,不啻于他們憑空多拿了幾個月的收入,如果真給了,派遣工固然興高采烈,但用工單位心里肯定不舒服。
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這對原本的利益同盟因為利益問題分道揚鑣,最終卻讓270多名派遣工夾在了細縫中,左右為難:站在哪一邊都得罪了另外一邊。用工單位估計也不會感到開心,選用派遣工本就是為了減少麻煩,如今反而添了一堆麻煩。勞務派遣單位則把自己擺在受害人的位置上,認為本來我們繼續合作多好,是用工單位讓我們走到這一步。這起事件中,沒有贏家。
根據相關報道,不少勞務派遣公司正在建議國家修改勞動法,派遣工在企業工作滿半年后,企業就必須與派遣工直接簽訂勞動合同,不能再通過委托第三方來規避風險。
我覺得這是法制社會發展的可選方向,如果企業和用工者都能夠遵循法律,發生糾紛后也按法律來解決,根本犯不著再找個勞務派遣單位。如果企業錢多得沒地方花,非得給勞務派遣單位撒筆錢,還不如用來做慈善事業,或者漲漲員工工資,工作效率都會提高。
發布日期:2012-09-26